
| 第十届校园气象科学展评活动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创新科学传播方式,普及气象科学知识,配合2026年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学会拟联合相关单位针对全国中小学生,开展第十届校园气象科学展评活动,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全社会关注校园气象科普,培养青少年的动手实践能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    | 
|  | 活动主题   测今日气象,护明日家园 2025年11月-2026年3月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 
| 活动内容 | 
| (一)模拟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 
 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灾害、粮食危机与健康风险,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我们有责任行动起来,组织并参与提高公众(特别是青年人)认知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活动,为此我会联合相关单位针对高中学生开展模拟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本次活动致力于鼓励青少年学生关注和参与气候变化事务,为有志于了解并深入参与应对气候变化事务的青少年提供深入了解气候变化议题、切身参与体会气候治理的专业性平台。具体安排如下: 共同主办单位:国家气候中心 活动对象:全国高中学生10支队伍(其中北京地区5支队伍),每支队伍5人 活动时间:2026年1-2月 活动要求: 报名条件: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养的在校高中学生;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独立学习、思考能力,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一定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 活动将邀请气候变化领域权威专家,组建顾问团,为学生提供培训和答疑解惑。 报名方式:本次活动需由所在学校统一组队申报,根据报名先后顺序确定参赛队伍,并通过抽签决定代表方观点参加模拟谈判,登录校园气象科学教育网站(http://xyqx.cms1924.org/WebPage/Events10.aspx)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2025年11月30日,活动将于2025年寒假择机在北京举办,参赛队伍食宿和交通费用自理。 
 (二)第四届全国校园科学观测与创新研究挑战赛 为鼓励更多的中小学校通过气象站等观测设备,开展科学观测活动和创新研究,中国气象学会拟联合相关单位针对全国中小学生,开展以“观测万物变化,数据创新研究”为主题的第四届校园科学观测与创新研究挑战赛。 本次活动将帮助更多学校开展气象观测等科学观测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观测、动手实践、团队协作、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活动主题:观测万物变化,数据创新研究 活动时间:2025年11月—2026年3月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指导单位: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承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 活动对象 全国中小学校,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各中小学可自愿组队参加。每队需包含1-2名指导老师,由3-8名学生组成,分别负责本校的智能气象观测站的建立、日常观测和维护、数据分析和文章撰写等工作。 活动内容 围绕本次赛事主题,选择合适校内外地点,开展人工或自动科学观测活动,进行数据分析,获得科学结论,开展创新研究和科学创造。 科学观测活动 观测记录:鼓励学校开展持续性观测实践,观测记录时间为2025年11月3日—2026年2月28日,要求每天至少开展科学观测和记录,并将观测数据及时上传至CASO观测网(www.kxwj.cn),数据累计记录天数须达到30天以上。 
	要求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记录一次数据,并于当天22时前完成上传(超过22时,则无法再上传当天或更早的数据)。科学观测过程通过人工观测,或由气象站等自动,观测的环境要素需至少包括观测时刻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量,光照强度、紫外线等为可选项。此外,还需记录观测前一日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要求数据记录准确、规范,其中温度、气压、风速需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其余取整数。 观测体会:参加活动期间可记录当天的观测体会,进行上传,文字简要,通俗易懂,字数不限(可选做)。 摄影记录:本次活动还鼓励青少年通过镜头记录在开展观测实践活动过程中,记录下最美的瞬间,上传开展观测时的工作照片、活动照片或者天气现象照片均可,每天限传一张(可选做),须为图片格式,大小不超过3M。 创新研究活动 本次活动需结合自定的研究主题,需结合“科学观测活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成果可以为科学研究报告或小论文,也可以为科学创新创造的其他表现形式(如创造的实物、方案等,但均需提供作为佐证的报告文档)。
 创新研究的过程要求科学合理,需结合科学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其研究成果可解决生活、学习或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下列举了部分选题,供参考选用: 1)本校或本地的天气、气候研究; 2)观测到的科学数据如何指引日常生活; 3)科学观测活动策划或对比实验; 4)跨城市、跨省或开展全国科学研究,分析不同天气事件等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5)科学观测应用于生态、农业、资源或工业生产。根据科学观测数据,围绕校园(农田)内植物的种植、农产品、旅游资源、工业生产等开展创新研究; 6)校园活动科学决策。利用各类观测数据,开展创新研究,为校园活动(如运动会、科技节、校庆等)提供支撑; 7)其他应用。  活动评审 本次活动包含两部分活动内容,将分别进行评分,在总成绩中的占比为:“科学观测活动”,占总成绩的40%;“创新研究活动”,占总成绩的60%。 小学组“创新研究活动”的文字材料撰写,总字数不超过2000字。 中学组“创新研究活动”的文字材料撰写,总字数不超过3500字。 主办单位将组织专家对报送资料进行分组评审,评出一、二、三等奖及单项奖,评选结果经公示后颁发获奖证书。请关注中国气象学会官网及“气象e新”微信公众号获取活动最新信息。 资料提交 本次活动需由所在学校统一申报,并提交报名表,不接受个人报名(活动申报表见附件1)。 观测数据须是2025年11月3日—2026年2月28日期间观测获取所得,“科学观测活动”的数据通过手动录入或平台自动导入(手动确认)均视为有效(气象观测记录表见附件2)。 活动的申报、科学观测数据和相关成果(图片、视频、文字材料等),上传均在www.kxwj.cn上进行。 “创新研究活动”文字材料提交的截止时间为2025年3月10日。 
 | 
| 活动评审 | 
| 
          作品评审  主办单位将组织专家对报送资料进行评审,评出相关奖项,评选结果经公示后颁发获奖证书。请关注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网及“气象e新”微信公众号获取活动最新信息。  1.要求本人参加,不弄虚作假,保证数据和资料的原创性,且保证资料不出现任何侵犯他人权益的情形,活动主办方不承担因侵权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损失。  2.本次展评活动不收参评费、不退稿。所有资料如涉及版权、名誉权纠纷等,均由本人自负法律责任。主办单位有权在气象科普活动、出版物或宣传品中使用参评资料。 | 
 | 
| 
 
 | 联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