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汇报的论文题目是《小学校园气象科普拓展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天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象灾害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
在传统防灾减灾安全教育课堂中,由于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未能起到很好的科普作用。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校园气象科普活动的普及,学生的气象知识越来越丰富,参与度越来越高,
同时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和防灾减灾意识也跟着提高了。
本项目活动以电影《流浪地球》为情境引入,利用任务驱动、信息采集、交流提升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帮助学生分析不同气象灾害的现象与成因的关系,结合已有气象知识和相关经历,提出解决方案和逃生方法,真正实现气象科普的教育意义。
接下来,我将对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进行详细汇报。
1.项目开发:源于课标,高于课标
在项目设计之初,我们认真研读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结合3~4年级应“初步认识大自然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以及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灾害。”5~6年级应“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进行选题和拓展活动设计。
拓展项目的设计融入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的学习活动,重视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注重真实情境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分析影片中气象灾害形成原因,结合已有知识与技能,发掘浙江地区气象灾害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意义的解决方案,并讨论逃生方法。
2. 项目实践:科学探究思维,真实问题解决
杜威认为,“探究是渐进的、连续的和可错的”,这也是我们选择项目式学习方式的原因。没有老师的专业讲授,孩子们开始专注地分析问题,收集整理资料。他们利用iPad浏览“中国天气网”,“科普中国”,“百度百科”等网站,获取相关信息梳理不同类型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资料,再利用已有气象知识和相关经历,绘制“气象灾害思维导图”,深化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形成科学防御的方法。再通过集体论证对模型开展评价与修正,最终以个性化“逃生手册”的形式展示成果。
3. 项目意义:气象科普进校园,联动全民提素养
如果说减灾教育是由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维度构成,那么学校的减灾教育应该首先开展。因为学生作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中传播放在减灾知识,进而提高家庭防灾意识与素养,进而联动全民提升防灾减灾科学素养。
4. 项目创新:激发主观能动性,培养未来气象人才
科学探究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获得绝对真理,而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探究者不断探寻和发现新的科学规律。我们希望孩子们可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与表达探究结果体会科学的奥秘,爱上科学,关注气象为能成长为祖国气象事业的栋梁之才而努力奋斗。
感谢聆听,请各位专家老师多提宝贵建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