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气象科普教育论坛
开展科技探究活动心得体会

各位老师好!
我是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范秀平


今年的校园气象科普教育论坛,我提交了一篇《气象与生物 交叉的科技探究活动实践与分析》。这篇论文以 2016 年组织的一 次气象、生物科技探究活动为例,总结了该次活动取得的成效、 分析了活动在内容、形式及成果展示等方面的不足。 为什么 2016 年组织的科普活动,时隔四年还我要把它拿出来 与大家交流呢?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这次科普实践活动开展后,这四年 时间里我没有很好地把握时机向外界展示我们的实践成果。二是 这次科普实践活动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当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 这里我也算是抛砖引玉,期望对我们以后开展多学科的科普实践 活动能有所启示,未来做得更好、更深入。


一、开展青少年科技探究活动,做好前期策划和准备十分重 要。
这里面不仅包含探究活动内容本身需要准备的器材、道具等 硬件,相关专业老师及知识储备等软实力。还需要围绕主题对活 动的过程、活动的环境、活动的安全做好前期策划。其中,活动 的安全要贯穿活动的始终,充分考虑参与者(老师及孩子)、旁观 者(家长)的需求,必要时可以采用头脑风暴征求大家的意见, 这样有利于控制活动中的风险,共同承担活动责任,达成大家对活动的一致共识。


2016 年的科普实践活动主题是围绕“了解晋祠难老泉水变化 情况”这个点,开展气象观测和生物观察,目的是通过活动让孩 子们学会使用温度表(温湿表)、压力表、学会观测气温、相对湿 度;学会统计古树种类数量、掌握辨别植物种类的一般方法和标本制作技巧。


那么在活动前期,我们围绕主题不仅设计了活动方案、准备 了器材、为孩子们打印了实践活动本。还提前到晋祠博物馆、晋祠水资源管理处、晋祠水利管理处与相关工作人员做了沟通。另外就活动过程中的住宿、吃饭、费用、照相等与所有家长交换了意见,并且每个人都能力所能及分担一部分,有力地支持了活动开展。


这里提醒大家的是,出外做科普实践活动,交通安全、人身财产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影像资料留存最好有双备份,譬如可以带两台相机。另外准备一些防感冒、防蚊虫或肠胃消化不良的
常用药也应在前期的考虑之内。


二、要把握好科技探究活动的工作量大小,合理、公平分配活动任务,及时、有效化解活动矛盾,随时关注、平复孩子内心情绪。


2016 年的实践活动,我们原计划每天定时观测 4 次,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其中有主观原因,比如起床晚了、成员之间闹起小矛盾;也有客观原因,比如听博物馆工作人员讲解错过观测时间。现在回头看,其实我们可以减少一些工作量,留出一部分机动时间。


另外,针对孩子们在活动中主动提出的疑问,可以留给孩子自行解决。如:发现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使用不同仪器观测的数值不同;应把仪器放在灌木丛底部还是中间进行观测等等。可 以在活动结束后听听孩子们的意见并给予解答反馈。


活动过程中应随时关注到每个孩子的情绪,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尽量缩短化解矛盾、安抚情绪的时间。这里面其实很需要我们科普工作者储备一些关于青少年心理学的知识,学习一些与孩
子沟通的交流技巧。


三、及时进行活动总结,多渠道展示实践成果。
实践活动结束后,我指导孩子们做了观测数据的日分析,和孩子们讨论了不同植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气温、相对湿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同时对每个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做了点评,制作了“气象科普活动参与证明”,赠送了《气象知识》期刊和小礼品。

但这些远远不够。2017 年,我在与省科协一位老师的偶然交流中,才意识到:我把很好的一次活动实践给硬生生中断了!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观测结果来指导孩子们做数据分析、尝试写科技小论文;可以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拓展孩子们的实践空间。


一直到 2018 年初,我们才有 1 位成员在第 33 届太原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 位成员在第 33 届山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另外,也需要加强与孩子所在学校的沟通。尤其期望能有更多的学校加入到校园气象科普教育中来,期望已经是各校辅导员的老师能够与气象工作人员多沟通。因为现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比赛还是以学校为单位参加,前面提到的两位获奖的孩子,在参加竞赛的申请表上“辅导教师”一栏只能填写所在学校的老师。但学校老师并不熟悉孩子的实践过程,这中间就会有一些脱节。

以上是我的一些体会,还请各位老师多提意见,批评指导,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