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气象科普教育论坛
《气象科普在路上 幸福教育在身边》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浙江省桐乡市崇德小学教育集团语溪小学的科学老师范晓岚,很感谢组办方给了这么一次宝贵的机会让我们来交流校园气象科普的建设。

气象科普教育是我校一直在坚持的特色教育,也是实现学校“幸福教育”的途径之一。作为一所坐落在大运河畔的百年老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育人基础。如何让学生在气象学习中都能“幸福”地成长,是学校教育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事情,学校为学生尽可能地创设了多个实践载体和展示机会。


自2013年起学校重设了校园气象站,创建了防灾减灾室,并对全校师生开放,2014年学校开始开设拓展课程,同时借助每年的世界气象日,开展多层次的专题活动,将全校科普与社团教育紧密结合,2015年我校被评为省级校园气象科普基地学校。2017年学校再一次被评为全国校园气象科普基地,2020年学校的气象科普教育以推陈出新的形式继续行走在全校两千多名学生的校园生活中。


我校气象科普的教育其实并不在于举办了多少次轰轰烈烈的盛大活动,更多的还是在日常的点滴积累。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主要介绍。


1是开齐开好校本课程  壮大气象社团队伍
自2013年校园气象战重新搬迁后,设于创业路校区“锄园”内部,基于与小学科学四年级“气象”教材的衔接,气象站测量和预报工作主要由四年级以上同学完成,红领巾气象站的同学每天8点准时测量、记录、校准。


从2014年《气象初探》校本课程的实施到现在《节气物语》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开设,我校气象拓展课程的教学从最初的以国家课程为基础,校本课程为拓展,重视气象知识的传授逐渐向知识与情感并重教学转化,从而有了《节气物语》校本教材,将更多人文的、民族的内容整合进来。


2是分层分类组织活动  搭建学生展示平台
自我校参加省校园气象学会以来,有了更宽广的学习平台,同时也将经验带回运用于自己学校,借鉴并组织了许多适合小学生参与的气象活动。


今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3月23日的世界气象日活动也因为学生的居家学习由原先的线下活动改为了纯线上活动,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科普效果。


我校积极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了全国“风云之战”线上答题活动,市级气象主题绘画比赛。


同时发动全校两千多名学生参与了校级云上科技节,即气象日主题活动。我们将全校六个年级分为低、中、高三个参赛组,低段学生以太空泥等手边易得材料制作气象符号、气象观测仪器等,对于低段学生而言,看似简单的捏一捏,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无形中都成为了这些学生的气象启蒙科普教育。中段学生以“气候与水”为主题绘制手抄报,在绘制过程中对什么是气候与水,气候变化的成因,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影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高段学生围绕天气现象在家模拟实验,录制视频,不仅强化了课堂知识,也让气象的学习变得“有声有色”,充满趣味!


3是做全做足科普宣传  推进校园气象建设
多年来,我校一直立足自身,坚持做足做好校园气象科普工作,不断寻求形式上和内容上的突破。我们坚持只要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让其在原有基础上对气象有新的认识,就是我们校园气象科普的意义所在。
在宣传方面我校广泛利用学校自身的公众号,公布气象活动、投放气象宣传片、刊登优秀气象作品等,使更多的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气象科普的行列中。


每年的世界气象日宣传片都会“姗姗来迟”,又考虑到宣传片是科普大众,并不一定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此,我校每年都会提前关注主题、收集素材并自制主题气象宣传片,从2015年的“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到2020年的“气候与水”,受众面从全校到全市,取得了良好的科普效果。


2020年我校的自制宣传片还被桐乡市气象台采用,联合投放于桐乡市气象公众号、桐乡市互联网学校,供全市学生在3月23日这一天观看学习。这是学校与气象部门的第一次联手面向大众的科普行为,学校从过去的被动接受科普转为主动实施科普,是学校践行气象科普历程上的又一新起点。


以上就是我校的气象科普经验交流,关于校园气象科普我想说的可以总结为今天的题目,气象科普我们一直在路上,也正因为一直在路上,所以幸福教育一直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