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好,我是来自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的教师陈晏琦,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由中国 气象学会举办的校园气象科普教育论坛。我主要还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加 强对校园气象科普和教学活动开展的认识和了解,学习先进的气象科普技术、方法、活动等等。
下面,我主要结合我校校园气象站的相关内容,简单说说我对校园气象科普的理解和认知。
龙岩第一中学于 2016 年与龙岩市气象局联合建立了我校的校园气象站,我校是全省首 家重点中学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校园气象站配备有基本的气象观测设备,一套是自动 气象观测仪器、一套是人工观测仪器。自动气象观测数据直接汇入福建省气象局数据系 统,学生可通过“掌上自动站”APP 实时获取校园气象信息。气象站的日常观测和维护工 作主要由学生承担,并有专业老师跟踪指导教学,观测结果实时记录在数据记录表中,并 在校园板报栏中进行气象预报。同时,我校每年都会利用世界气象日与龙岩市气象局联合 举办多种多样的气象活动,为学生们详细介绍气象观测等气象相关的气象知识,现场解答 学生在气象观测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升和保障校园气象站的专业化水平。 基本上我校校园气象站实现了科普教育的功能,也在运行过程中实现了与地理学科的 结合,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科普和观测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以及我在对学生进行气象 观测教学指导过程当中有一些感悟。 第一,市区级的地面观测站逐渐实现全面自动化,专业气象观测人员对于传统人工观 测仪器的观测、使用方法及校对存在一定盲区,而在日常气象校园观测过程当中主要还是 采取学生进行人工观测的方法。 第二,学生每日观测数据目前仅作为基础数据进行收集和整合,但是并未进行定期的 数据分析和处理。 第三,气象观测指导教师主要由本校地理教师所构成。 在实际教学科普过程中,教师们不断累积经验、发现问题 、并不断改善,于目前已陆 续开设一系列与气象观测相关的选修课程,并编撰具有区域特色、乡土特色的气象校本教 材,使气象相关知识的教学有据可依。同时,强调突出区域特点、地方特点,结合本地气 候特征、建筑饮食、农事活动、旅游资源等等。希望将这些部分内容与我们当地的气象观 测及校园气象观测相关数据进行综合的整理和开发,进行一系列问题式的教学。 以上就是我对校园科普的一些粗浅的理解,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气象校园科普与校园 教学及其气象部门的教学科普的结合一定会日趋紧密,也希望未来校园气象和气象科普事 业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